其實在離線之前,我已經是個離群的人……
事情一開始是出發去等公車時,顯示到站時間的App似乎無法更新。剛結束一個熱血的文學活動,內心仍感到澎湃,上了公車,滑開手機,想看看是否有訊息回饋,結果什麼都沒有。納悶之餘,發現一封未讀簡訊:「親愛的客戶,您的上網量已用完,請透過客服購買恢復使用。」
離線新生活
原來是月初下載的幾個影片把流量給用光了。望著車廂內的中學生,兩、三個後腦勺擠在一個小螢幕前打鬧說笑,我轉頭看著窗外景物移動,覺得肩膀跟眼睛似乎沒那麼痠了。
其實在離線之前,我已經是個離群的人,原因是對生活中許多理所當然之事有太多疑問。例如在辦公大樓上班時,我好奇辦公室為何不能像學校一樣開窗調節空氣?「不要想太多,上班就是這樣。」發出疑問後,耳朵很快被這種答案填滿。
又像是有一次,即將要到會議室開會,很久用不到電腦,我把它關機,結果引來關注:「哪有人上班不開電腦?」「你不用幫公司省電啦!」
下了公車轉搭火車,往事在鐵道上睡睡醒醒地浮現,追尋人生解答的行動使我遞出辭呈。這使我相信,與離群後獨自努力好幾年的生活經驗相比,失去行動上網並不算什麼。火車匡噹匡噹地行駛,我手肘拄著窗沿,回想自己過去的堅毅,內心冒出一個聲音:「離線是種新生活,我不會去找客服的。」
從車站步行回到家,我按下電腦電源,接著開窗、擦汗、打赤膊,待開機完成的聲音響起,便一屁股坐到電腦前,解決車程中對未知訊息的渴。時間大約是晚上八點,我回傳了幾張照片給大家,並開始為文學活動寫稿。電腦鍵盤被我按得啪啪作響,汗水從下巴滴落。將毛巾披上脖子吸汗的同時,我懷念起那些在公司上班的日子,有同事相伴,以及免費的空調。
連線舊生活
「先生,你的網路下個月一號才會通,現在添購1GB是兩百五十塊。」展開離線新生活的第八天,我站在電信門市的櫃台前求救,卻又堅決地回答客服人員︰「沒關係,那我等下個月。」這就像是跟前女友說好了分手不聯絡,卻又做出了〈沒有用的我忍不住打了通電話給你〉(黃建為的歌)這種很弱的事。
會成為「沒用的我」,是因為手機斷網那幾天實在太不方便了。朋友聚會前,必須事先傳電話號碼給朋友,請他們有事打電話給我;又或者,我得冒著被朋友懷疑帳號被盜的風險,直接跟朋友要電話號碼。
其中一天,消夜約在酒吧,我和一個朋友先到,結果兩個人竟然都剛好流量用完,無法聯絡其他人。後來,店員提醒我們店裡有Wi-Fi,輸入完密碼後,手機叮叮咚咚地一同發出聲響,我們不禁齊聲高喊:「啊!有網路真好。」
縱然如此,我後來仍死守著那兩百五十塊直到月底,或許是因為內心深處其實嚮往尚未被網路綁架的原始自由。例如,在那二十幾天當中,為了工作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成功抵達靠的是出發前調查好的交通路線,與實際行動時的方向感;我也發現,搭車時若不低頭,車上的美女似乎就會變多。那是種恢復腦力與方向感、開拓「視野」與肩頸不痠的自由。還有,手機只要不上網,隨便都能待機三、五天,非常節能。
到了下個月,網路重新開通,我又多撐了幾天,感覺對自己的毅力有個交代後,才在搭公車時拿出手機。先低頭回覆幾個工作上的訊息,再敲朋友聊個兩句。當文字的交談告一段落,手機恢復平靜,電量只剩百分之五,連線舊生活正式啟動。
窗外的景物移動如往昔,窗內正妹不確定有沒有變多,我將手機接上行動電源,並不時從口袋中拿出來解鎖。肩膀跟眼睛開始發痠,但還是會想看看自己是否錯失了什麼重要訊息……(結果當然是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