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栗縣後龍鎮公所昨天在合歡石滬辦理石滬文化節活動,親子一起下海捕魚,氛氛相當熱烈。 | | | 苗栗縣後龍鎮公所打造歷史文化場域成亮點,500名親子昨天下海體驗「文化景觀」合歡石滬捕魚。下月14日登場的「漫步後龍海」健走活動,邀請民眾走一趟「歷史建築」過港隧道群,後龍鎮長朱秋隆並預告,將會結合石滬、隧道,規畫深度的套裝遊程。 後龍鎮海邊曾一度綿延23座石滬,23座都有名字,目前完整保留僅剩合歡、母乃石滬,合歡直徑約150公尺,也是最大一座。昨天民眾搶拿網子、水桶,或用手捕捉留在石滬的魚蟹蝦,現場活動氣氛相當熱烈。 朱秋隆說,合歡及母乃石滬是縣府登錄文化景觀,縣府文化觀光局提報「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爭取200萬元復建另座大型新石滬,希望透過石滬體驗活動吸引遊客,並重現石滬捕魚的榮光。 鎮公所也向觀光局爭取2千萬元經費,新增過港隧道群、過港貝化石層等景觀設施,其中,縣府登錄歷史建築的過港隧道群,增設七彩LED燈光及音樂演出,加上原本紅磚隧道,讓人彷彿穿越歷史。 公所下月14日下午3點半辦理「漫步後龍海」免費健走活動,還有在地美食、晚會表演及摸彩,相關資訊電洽037-722181。 石滬及紅磚鐵路隧道隨著時代演進式微,也越來越少見,苗栗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認定具歷史保存價值,因此將後龍外埔石滬群登錄「文化景觀」,後龍過港隧道群登錄「歷史建築」。 歷史建築過港隧群有3座,第一號隧道長295公尺,第二號長161公尺,第三號長56公尺;1973年西部縱貫鐵路電氣化後,海線鐵路西移改道,過港隧道群走入歷史,但隧道內壁全以紅磚砌築,形成漂亮的弧形,具有日本統治時期鐵道工程設施特色,也見證社會經濟變遷,因此極具登錄保存價值。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