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生活進行式】你在怕什麼?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8/15 第4040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生活進行式】你在怕什麼?
【青春名人堂】沈鴻元/最愛乾淨的 爵士樂手
【愛的暗號我知道】眼神
一句好話
 
 
 
心情札記
 
【生活進行式】你在怕什麼?
文/Kevin Fan/聯合報
生活進行式 臨床工作像一場探索之旅,我們試著刻畫出患者的心路歷程,貼近受苦的核心……

藏在恐慌症狀下的遺憾

這天一位中年男性來初診。

「我來拿恐慌症的藥。之前的醫院沒進了。」他平靜地說,如例行公事。

我從症狀問起,表現的確像典型的恐慌症和特定場所畏懼症;幾年前開始,他常在擁擠的地方突然感到害怕、無法呼吸,甚至覺得快要死掉,所幸治療後已改善很多。不出十分鐘,他就將症狀交待完畢,可我總覺得來龍去脈不太清楚。

會談繼續進行到家庭史,問到雙親是否健在時,他的冷靜態度不見了。他說父母都已過世,接著紅了眼眶……

「剛剛是想到什麼了呢?」我把步調放緩,遞了張面紙給他。這個情緒轉折或許有其意義,我決定問下去。

「醫生,其實我的症狀和我母親有關……」

出生島嶼偏遠地區的他,從小環境辛苦,但家人感情緊密。長大後飄洋過海到異地求學,之後工作、結婚、組織家庭,和家鄉兩老聚少離多。

在事業如日中天、一切順遂時,母親生病了。他頻繁地搭機回老家探視,擔憂母親的病況,也煩惱年邁的父親體力漸衰。蠟燭兩頭燒的他,壓力逐漸累積,每回搭上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小飛機,都感到巨大的不舒服。

母親最後不幸因病離世,在趕回家的最後一趟航程,他更感受到一股無法言說的窒息氣氛。自此之後,喪母之痛雖隨著時間淡去,但開始在擁擠人潮或壓迫空間裡沒來由的恐慌發作,直到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才慢慢改善。

眼前的他變得立體,原來在表面的病症之下,是他「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那一刻,我才開始懂了他在怕什麼。

阿美阿嬤的精神妄想

場景轉到病房,是一位老病人。

阿美阿嬤七十歲時出現雙腳不自主晃動、有針在扎的怪異感覺,起初醫生懷疑是「不寧腿症候群」(一種睡眠障礙相關疾病),但她的精神妄想卻愈來愈嚴重:阿美開始認為自己身上有兩個小孩在迫害她、在下腹部放火燒她,逼得她拿拐杖揮、拿水潑「他們」,並為此住院四、五次;雖然每回藥物治療都能減輕症狀,但團隊對她的症狀始終不得其解。

這次阿美又住院了,和她首次見面的我很快就感覺到不尋常之處--她戴著大口罩、大眼鏡,雙腳不停抖動。「我是要抵擋攻擊。他們用針扎、用火燒、用刀刮我的肉,還控制我腳一直動。」她的回答呈現了「觸幻覺」和「被害妄想」等症狀。

「阿美,妳覺得為什麼會碰到這種事情?」我好奇地問。

「我也不知道。」

「這個狀況多久了?」

「差不多三、四年。」

「妳最早看精神科是什麼時候?」

「大概四十幾歲,當時我拿過囡仔,可能是這個關係。」

「拿過囡仔?」

阿美懷第四胎時常失眠,醫生懷疑跟懷孕有關。再三考慮後,她做了人工流產,但焦慮失眠還是斷斷續續找上門,得長期吃安眠藥。到七十幾歲,這些奇怪的症狀就莫名其妙跑出來了,困擾至今。

對!小孩!

對於幾十年前的流產,或許記憶深處仍沒能真正放下,於是晚年現實與幻覺的疆界被打破,症狀轉為另一種形式,成為內心懼怕的根源。

「我懂了,我們會儘量幫忙妳,妳也要好好吃藥、調整喔。」我說。

在藥物治療下,阿美的症狀漸漸減少,可以參加病房活動或獨自看書不受干擾,口罩和眼鏡也慢慢拿了下來。

臨床工作像一場探索之旅,我們試著刻畫出患者的心路歷程,貼近受苦的核心。「為什麼是現在?」精神科醫生腦中總是不停自問,然而這看似基本功,實則大不易。不二法門固然是「用心聆聽」,但不忘有時需要一些好奇、一些直覺,甚至是緣分。

當彼此頻率接上,彷彿迷霧裡撥雲見日,那一瞬怦然的感覺像中了「賓果」;而也是那一刻,好像更有血有肉地多理解了什麼,此般吉光片羽,是我在這探索之旅迢迢長路上,繼續前進的動力。

【青春名人堂】沈鴻元/最愛乾淨的 爵士樂手
今日登場/沈鴻元/聯合報
大約有十年了吧,猶記得當時榮幸和台灣知名爵士樂評人蘇重先生,一起在我的廣播節目裡聊當年葛萊美獎(第四十八屆)的爵士樂項目入圍與得獎名單。小號手溫頓.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的《部落屋現場》(Live at the House of Tribes)入圍了「最佳演奏專輯獎」,可惜最後鎩羽。我們播放了〈李唐娜〉(Donna Lee,是的沒錯,就是流行歌手嚴爵曾經「致敬」的那首歌),並讚嘆這演奏就好在「遵循古法釀造」的精神!而這「遵循古法釀造」,正是我想聊的,溫頓的音樂潔癖。

首先聊聊溫頓.馬沙利斯在音樂上求好心切的堅持吧。年輕剛出道時,溫頓獲得長輩青睞,加入了傳奇鼓手亞特.布雷基(Art Blakey)的「爵士信差樂團」。少年溫頓除了展現過人演奏天賦外,身為團裡的菜鳥,卻也常常針對團裡音樂上的問題得理不饒人,資深團員對他拐彎罵人的伎倆一清二楚。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給我搖擺,其餘免談》一書裡提到了一段故事:一回布雷基嗑藥太嗨,導致表演時鼓點落得稍慢,菜鳥溫頓竟對著老闆破口大罵,兩人也因此出現齟齬。這故事證明他的音樂潔癖六親不認!

溫頓.馬沙利斯有個吹薩克斯風的哥哥布蘭佛(Branford Marsalis),兄弟倆在七○年代都是被視作「爵士救世主」等級的天才。但有回搖滾天王史汀打了通電話給布蘭佛,於是他就跑去替流行天王製作唱片了。溫頓無法諒解哥哥背叛紐奧良以降傳統爵士的光榮傳統,選擇屈服於流行音樂淫威之下,兩人漸行漸遠。不過以宗教觀點來看(其實我不懂宗教),布蘭佛替史汀製作的《藍海龜之夢》,那是流行唱片裡極難得出現如此充滿音樂質感的作品。布蘭佛打開了史汀的「爵士面向」,後來他唱了不少爵士作品,比方說薩克斯風手喬.韓德森的專輯、電影《遠離賭城》裡的幾首爵士標準曲等等。如果爵士樂是宗教,那麼溫頓像是出世的小乘菩薩,而布蘭佛則像選擇入世修行的大乘菩薩吧!噢對了,兄弟倆多年後握手言和,還用了聖經裡該隱與亞伯的故事哏寫了首歌呢!

千禧年,美國導演肯.柏恩斯(Ken Burns)發表了他的紀錄片「美國三部曲」最終章:《爵士樂》。所謂三部曲,包括「憲法」、「棒球」與「爵士樂」三部作品,是柏恩斯心中美國最重要的三項元素。他邀請溫頓.馬沙利斯擔任紀錄片的音樂總監,而溫頓也在這裡徹底實踐了他的音樂潔癖。總共不過十集節目(十張DVD),小弟不才一路看到第七集,才開始出現「西元1940年後的爵士樂」。而爵士樂迷公認的王者,奠定即興演奏概念的查理.帕克,到第八集才出現。看完後,發現這套紀錄片只紀錄到西元1965年便「以下略」。換句話說,溫頓認為爵士樂到此為止,之後的發展尚未能蓋棺論定載入史冊,包含他自己在內。這讓一堆七○年代後的爵士樂手跳腳,知名鋼琴手祈家瑞(Keith Jarrett)氣到向紐約時報投書抗議,但這傢伙的音樂潔癖完全不輸給溫頓,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這裡講的是「堅持」,我覺得挺重要的。溫頓.馬沙利斯心裡面有張清晰的圖像,讓他照著圖裡的終點往前行。這條路不見得大家都同意,但就像我們吃自助餐時不會都挑同樣幾道菜一樣,走自己喜歡的路。我挺欣賞這種擇善固執的個性,不見得同意你,但肯定未來你的每張唱片我都會支持。

【愛的暗號我知道】眼神
夏夏/聯合報
我個性急躁,且不擅掩飾,但真要吵架時又不知道怎麼吵,常把自己搞得一肚子悶氣。相反的,Y耐性無限,任何事都不生氣。

因為急躁,下決定快,多半由我出主意。決定好餐館,就交給Y訂位;選好菜色,交給Y點餐;要加水或多拿雙筷子,由Y出面。常常我一個眼神,Y就挺身而出和服務人員溝通,以免我闖禍。

有一回吃中餐,飯菜剛上桌,服務生便頻頻詢問是否可以上湯。前幾次我禮貌地拒絕,請廚房等飯菜用完再上,待次數一多起來,我正要開口,Y趕忙把服務生打發走。我笑說他太緊張了,但他說我的眼神殺氣騰騰,不擋下來不行。想起從前父親外出常跟人起爭執,多虧母親在一旁緩和氣氛。

至今我還沒真的跟人吵起來過,或許這都是托Y的福。

一句好話
陳孝忠/聯合報
人生最堅強的時刻,就在你內心最柔軟的時候。

 
 
 
訊息公告
 
 
 
 
蘋果「太空船」新總部 顛覆矽谷風貌
蘋果新總部所在地曾是惠普一個雇用9000人的園區。過去10年,古柏迪諾周遭城鎮的風貌也翻新了,因為科技巨頭已使矽谷轉變為全美房地產最貴的地方之一。

音樂家除了精神疾病,還容易罹患飲食失調?
想當音樂家嗎? 或許除了諸多現實的考量外,還有下面這個和健康相關的理由,值得注意。根據調查,音樂家有很高的可能性,會有飲食失調的問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