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骨熬成的排骨蘿蔔湯、驅風散寒的蛤蜊薑絲湯、酸酸甜甜的番茄蛋花湯,舌尖所觸及的,全都是食材本身的風味……
記得國中時有天準備考試,書讀得晚,老爸老媽說出去散步,竟然就買了麥當勞回來。當時是民生物資缺乏的時代,家裡用餐常是罐頭配白飯,像是麵筋、脆瓜、鮪魚等等,能吃上一頓麥當勞,基本上相當滿漢全席。
其實那些讀書的夜晚,我不曾覺得餓,但有過麥當勞這種激勵後,常常會自動用功到很晚。消夜便從那時候開始,從被我默默爭取,到現在可以正大光明地出現在生活中。
老張擔擔麵配老媽的麵線
當時還有一種不請自來的消夜,就是臭豆腐。每周四晚上十點,會有張菲主持的綜藝節目《歡樂一百點》,而差不多在九點半,會有輛賣臭豆腐的發財車在社區巷弄中緩慢穿梭,老闆大聲喊著:「臭豆腐喔!」
聽到叫聲最興奮的人是我爸,他會下判斷:「這次是從那邊來。」然後披上外套就出去了。是的,如同聽到垃圾車不趕快去倒垃圾,車會開走一樣;聽到叫賣聲不衝去買,臭豆腐會賣光。老爸也不是每次出門都能得手。
老媽此時也動了起來,會去廚房下麵線、煮青菜湯。大家總會叫老媽那麼晚了別自找麻煩,但她總是回答:「沒關係,我弄一弄很快。」
我跟我哥則還得在書桌前撐到節目開始。我最喜歡的單元叫「老張擔擔麵」。當張菲、費玉清與江蕙這三人攪和在一起演小短劇時,總能令全家人笑得合不攏嘴。娛樂節目搭配臭豆腐與老媽的麵線與清湯,根本就是完美消夜組合。
補上一頓晉級的消夜
後來出社會,工作的關係使我不易在正常時間吃到晚餐,有時候我下午五點就得先吃,有時候則是晚上九點、十點才能吃。同時,自己開始賺錢會想展示獨立,所以每天我出門前,退休的老媽問:「晚餐要不要幫你留?」我一概快速地拒絕她。
但我察覺,母親雖然用的是疑問句,實際表達的是肯定句。每當我晚歸時,她就會告訴我晚餐的湯正好還有剩。在我們家,照理說大家應該早就養成把東西吃光光的勤儉性格,為何湯總是有剩?
不過沒差,有剩我就吃光它。因為母親的熱湯常是健康又新鮮:用大骨熬成的排骨蘿蔔湯、驅風散寒的蛤蜊薑絲湯、酸酸甜甜的番茄蛋花湯……舌尖所觸及的,全都是食材本身的風味。
這也是後來我鬆了底線的原因。當老媽進行例行性詢問時,我開始改口:「不然,留點湯吧!」這下才確定,母親在這方面真的是不曾尊重過我的意見啊!說好只留湯,回到家就會多出一碗飯和幾疊小菜,消夜正式被晉級為三菜一湯的正餐規格。
若我告訴老媽早點休息,這些飯菜我自己加熱,她也一定會回說:「沒關係,我弄一弄很快。」然後啪啪兩聲瓦斯爐就點起來了。
後來,即便有時我必須先在外面吃過才回來,也仍會補上這頓正餐一般的消夜。一是習慣了,不吃好像會餓;二是我得解決另一種餓——老媽覺得我會餓的那種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