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客人一走,我們便圍著那碗香味撲鼻的排骨酥……
我的故鄉是個小山城,只有一條大街縱貫南北,所有商店都在這條街上,叫中街仔的中心地帶是最熱鬧的地方,跑江湖賣膏藥的人最愛在這擺攤。
故鄉美食真難忘
在這條街的北端,是香火鼎盛的碧軒寺。小時候每逢初一、十五,母親定虔誠地到廟裡燒香禱告,但跟屁蟲的我不沉醉於那香煙繚繞的莊嚴,而是著迷於廟外林立的小攤。雖然口袋空空,但每回穿梭其中,用眼睛止渴一番也很有趣。
每年正月初十是恭迎佛祖(正二媽)回鑾的大日子,也是全鄉的大事。朝拜人潮把唯一的大街擠得水洩不通,佛祖經過時更達高峰,鑽轎底的婆婆媽媽讓由乩童引領的神轎步步艱難,鞭炮、八音齊響,炸得人耳朵嗡嗡。街道兩旁站滿拿香的人,一不小心衣服就被燙了一個洞,混亂中常有小孩走失,因此父母只准我們站在鄰居家的矮牆上看熱鬧。
這天也是走親戚的好時機,遠在高雄的大姑及住在深山裡的五姑,都會攜家帶眷地回娘家。而父母為這天的流水席更是功夫盡展,幾天前就在廚房裡忙進忙出,一定要讓客人「有呷擱有掠」,把鄉下人的好客熱情表現無遺。
街尾有一家滷味攤,四十年前只是眾多小吃裡不起眼的一家,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招牌。每當有人知道我是東山人時,總會順口說:「哦,東山鴨頭。」其實我不愛吃滷味,不知其有多美味,倒是遠嫁他方的妹妹們,每回故鄉必打包。
東山最好吃的於我是肉圓,它和全用番薯粉做的北斗肉圓、用蒸的屏東肉圓完全不一樣,是用米和番薯粉就一定比例蒸熟後,再放到豬油裡小火炸成的。吃時要放在燉得濃郁且加了香菜、胡椒粉的大骨湯裡,不但能吃到焦脆的皮在湯中慢慢軟化的特別口感,更省了湯錢。
另一家賣美味排骨湯的店也在中街仔,但那是我家的高檔菜,只有客人來訪,母親才會買一碗請客。客人往往在看到我們幾個蘿蔔頭兩眼發光、猛嚥口水地盯著那碗排骨酥,就不好意思全吃完,等客人一走,我們便圍著那碗香味撲鼻的排骨酥;即使一人只能分到一口,面對那軟而不爛、鹹香入味的排骨酥,我仍要咀嚼再三才願意慢慢吞入喉間。之後,再把充滿胡椒香氣、醇而不膩的湯加進白飯裡,仔仔細細地品嘗。
一家分食四果冰
排骨湯隔壁是一家冰果室兼客運站,在新營讀私中的三年,不管炎夏或寒冬,我總在這裡坐五點五十分開的第一班車。夏天太陽起得早,清晨的微風吹拂起來倒也清爽,可寒冬時就要吃苦頭了,五點多大地還是一片黑暗,路上行人甚少,看到的人影都是我們這些起早摸黑的讀冊人。
冰果室裡的四果冰有我甜蜜的回憶,母親會在領到縫手工手套的微薄薪水時,叫我拿個大碗公去買一碗,讓家裡小孩樂一下。雖然每人吃不了幾口,但總是難得的零食。
說到吃,不能漏了在十字路口擺攤的早餐店。老闆就住在我家對面,每天清早飄來陣陣豆漿青腥味,接著「空巄空巄」一陣響,矮胖的老闆娘就把整車豆漿、米漿、饅頭、油條,推到街中心擺攤。那時在外面吃早餐的人不多,只有住街上的商人或上班族光顧,就算是這樣,生意還是好得不得了。
小學五、六年級的導師最愛叫我幫她買豆漿、饅頭,有時還會寫一張紙條,請我到一旁的雜貨店買菜,再帶回她的租屋處。那時正流行世界少棒賽,我和一起買菜的同學就留在老師家看電視,時間到了再回家吃飯。
全鄉唯一的書局是我最愛光顧的地方,有陣子流行各種顏色的香水原子筆,只要有零用錢,我就會去買一枝。為了很快地集到一打,便很認真地書寫,間接也提升了考試分數。在那裡我讀完《七俠五義》、《簡愛》、《基督山恩仇記》等名著,不過是分次看完的,且要次次買文具,方能避開老闆娘刀劍似的眼光。
現在的故鄉,除了龍眼乾聲名不墜,碧軒寺依然香煙繚繞,東山鴨頭更成了全省知名滷味,連帶也讓我們這些出外的遊子沾光不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