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霧峰亞洲大學美麗校園的邊角,有一間遺世獨立的小屋,通往它的羊腸小徑鮮有人跡。和生物科技系的張筱筠老師聊起,才知這是她從事在地環境調查的大本營,營裡的特務經常在月黑風高之夜出動,攔截採樣工廠偷排的汙水,長期監測,研擬改善方案,伺機揭發。農田密布的區域,水圳四通八達,汙染源知多少?除了淨化設施不完備的工廠,還有過度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的農家……如果沒有環境調查工作者的守護,真不知我們天天吃的米、喝的水,會成為多麼恐怖的健康殺手。
跟著張筱筠四處趴趴走,我自以為很熟悉的家園,變得有點陌生。
走在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跨越乾溪的天橋上,她指引我看溪床石頭上的翠鳥。哇塞!肉眼也能當望遠鏡用,看得快狠準。
走在光復新村的河堤上,她告訴我腳下的水泥平滑陡坡其實破壞了「生態多樣性」,讓原本棲息在環境中的生物失去安身立命的孔隙。
走在湧泉汩汩冒出的泉水埤,水面漂浮幾隻魚屍,她嘆了一聲:「連生命力超強的吳郭魚都掛了,水質一定有問題。」走沒幾步,看見一排田埂上的枯草,那是除草劑的傑作。田埂旁就是溝渠,「不小心」噴到水裡的藥劑跟著排入埤塘——嗯,簡單推理,因果關係確鑿。
意外的風景!過去視而不見的,或過去不懂得探訪的另類祕境,時而令人開心,更多時候令人擔心,甚至痛心。這樣的行程走了幾次,我覺察到自己有點不同——去到一個地方,不只追求那個地方美不美、奇不奇,而是,去看看那個地方好不好。一但開始關心那個地方,就想再去,一而再,再而三,三不五時去晃晃,留意環境明顯或細微的變化,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鼻子嗅聞……當水面冒著可疑的泡泡,竟不由自主掏出水壺想舀一些回去,不是嘗嘗,而是交給小屋裡的團隊分析一下。看來,我也有特務性格。
特務大本營有一個正式名稱「水域生態研究室」,外表就是個低調的小屋,周邊看似缺乏整理,其實是刻意營造的自然生態園。裡頭有各式各樣的動物寶與植物寶,如果張筱筠的環保小尖兵培養計畫奏效,便會有更多人懂得來抓寶。
經過小屋外的自然生態園,看見幾個女生不太熟練地挖土種薄荷,老師諄諄教誨:建立對環境的責任感,就從照顧一盆植物開始。籬笆攀爬著當紅變色飲料的主角「蝶豆花」,花青素豐富,可食亦可觀,一群不飛的小藍蝴蝶,光是看著也療癒。池子裡有著多樣化的水生動植物和微生物,共生共榮,取得巧妙平衡,人類的社區營造,似也可以在此找到靈感。
要當土地的保母,得先在這個小小園區練功,爐火純青之時,這裡就變成一個大大的世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