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说排超——2017-18中国排球超级联赛总结暨价值发布会"在人民网1号演播厅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洪钢,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人民网体育部主任、人民体育董事长朱凯,体育之窗首席策略官谢骏,排球之窗总经理于溯韡及北京汽车男子排球俱乐部主攻单庆涛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论坛,畅聊排超元年变化,洞悉排超联赛价值。
许基仁在论坛中表示,体育是没有国界,让中国文化潜移默化被全世界所接受,排超应该要承担的这样一种责任。
"无论是从对排超联赛报道的量,还是对排超联赛报道的质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包括比赛结束之后有一些深度的报道,高水平的比赛也给媒体的报道提供一个精彩的空间。媒体对于排球的关注度、兴趣加强了,自己也有积极性去投入到排球报道里面。这对于排超联赛推广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关系,其实并不矛盾。很多社会价值需要通过市场价值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如果没有市场推广,没有商业运作,市场价值是体现不出来的。"
"在市场推广和商业推广的过程中,也要重视社会价值,我觉得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是不矛盾的。刚才我们提到两个价值,我觉得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个文化价值。我在以前的论坛里也讲过,比如当初NBA到中国推广,大卫斯特恩拿着录像带到央视门口求见领导人让央视免费播一下。现在我估计央视要不播已经不行了,它的文化推广已经培养了一大批NBA的球迷,看NBA比赛已经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其实某种情况上,我不说文化侵略,更是一种文化的推广。并不是说不好NBA不好,但是反过头来对于我们也是一个启发。"
"体育里有一些文化的东西,其实是在一个战略的制高点上。像围甲联赛,把全世界很多高手吸引过来。我们排超把人家吸收过来,土耳其的联赛把朱婷吸引过去,全球的资源都是流动的,以后谁可以战胜制高点,谁就打造了一个王牌的联赛。这个IP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制高点,当然也是一种商业的制高点。更深的层次来讲,文化这个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我们的排超联赛真的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联赛,全世界的高手都到我们这里打比赛,向全球转播,我们的语言,包括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饰,我们在排超里面穿插着自己的元素慢慢被全世界所了解。这不是新华社发几个稿子和在外面办几个孔子学院所能办到的,就像我们被NBA、被欧洲的五大足球联赛吸引,我觉得真的很重要。"
"无论是赞助商也好,媒体也好,都希望我们的排超真的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联赛。其实它也带有一个国家文化的战略的问题,就像领导人说的,中国人要走向世界舞台,走向世界舞台有很多的东西,包括我们的军事、我们的经济、我们的高科技,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体育其实是一个最好的文化载体,体育是最能被人所接受的。实话说我们的其他的传播的东西,人家都会有戒心,有意识形态的考量。但是体育是没有国界,让中国文化潜移默化被全世界所接受,能够借助这个联赛的平台,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排超应该要承担的这样一种责任。"
"每年到开春的时候,美国的NCAA,大学生的体育协会底下有很多项目的比赛。最著名的一些篮球,疯狂三月,NBA都要给疯狂三月让路,为什么大学生篮球比职业联赛还火,我也跟人聊过,后来发现这个联赛跟人更近一些。看NBA,是带着一些观赏性的去看巨星表演,看NCAA,是我的母校带动了疯狂。"
"我想说八个字:大众传播,小众培养。我们以前讲了大众传播就是飘在天上的,培养一批忠诚度最高的球迷还是需要小众培养。大学生排球联赛,我在大学里面也打过排球,我的宿舍一推开门,旁边就是一排排球场,对于我来讲就是一个归属感。我们看国际比赛,看奥运会,都知道一定要看中国队,我关注中国队,哪怕中国男篮水平也不是很高,我也更愿意去看中国队的比赛,就是归属感的问题。我觉得这方面还是要培养,培养归属感有很多种的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球迷、粉丝、用户的关系。足球像国外的足球俱乐部粉丝见面会非常多,并且形成了一套机制,它让这些球迷觉得我不是这个俱乐部的旁观者跟从者,俱乐部还想着我,无论是够票的时候,它会给我一些优先权,甚至打一些折扣,会不定期举行一些球迷和球星的见面会,我也是这个俱乐部的一分子,俱乐部是尊重我的。像滚雪球一样,开始只有100个球迷,然后变成200个,再过一段时间变成300个甚至更多,我想这是一个培养的过程。"
"要让更多的让排球爱好者从电视机前走到球场里面,要让他们参与进来,你看像足球和篮球的项目,足球现在在推广五人制足球,很多学校,我去调研有一些笼式足球和挡板足球。三对三的篮球都已经进了奥运会。其实排球也有同样的例子,就是沙滩排球,像我们20年前的时候也是不入流的,但是国际奥委会觉得沙滩排球有更好的群众基础,让沙滩排球进入奥运会。我觉得排球可以在这方面多动动脑子,就是能不能发展出一种新的排球项目。刚才几乎所有的嘉宾讲到,排球的门槛挺高的。第一个要有比较好的场地,不可能在水泥地打排球;第二个它有一张大网,不像是乒乓球和羽毛球,不是谁的家里都有;关键是一两个人打不了排球,这个难度太大了,有没有可能借鉴篮球3对3的形式,降低排球的门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排球,打完排球之后对排球产生兴趣,从电视机前的观众变成现场的观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