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肉不歡,有酒更讚。拉美人即時享樂的生活態度,不論是在農業大國巴西、阿根廷,還是經濟起步中的巴拉圭都一樣。我非肉食主義者,儘管身邊不少愛吃肉的朋友,但居住巴拉圭期間,還是深刻覺得:「天哪,這些人也太愛、太會吃肉了吧!」凡是家庭聚會、生日派對,「Asado」(烤肉,發音「阿撒斗」)絕對是少不了也不可少的慶祝形式。阿撒斗,不僅是烤肉活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我曾短短一周就參與了四場阿撒斗派對,其名目可以是生日、考完試、天氣晴朗……更多時候是fu來了,烤肉唄!
肉鋪攤,
才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再看看巴拉圭人是怎麼賣肉的:等待顧客上門期間,整塊牛背骨架肉赤裸裸地垂吊在店門口,幾乎有一個成人的高度,是名副其實的「肉簾」;身在其中,彷彿身邊站滿肉衛兵。至於超市的肉區,不但得抽號碼牌,現場的等待位置還備有多張長椅,到了周末假日總是鬧哄哄的,人氣很旺。常聽海外的巴拉圭人抱怨,外國的肉再怎麼好吃,只有自家的肉才是肉,比較起來,光是賣肉的方式就差這麼多,怪不得他們這麼覺得。
阿撒斗活動中烤的不會只有肉,也少不了麵包、樹薯。正如在這個專欄的前幾篇曾提到,麵包在巴拉圭的飲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烤肉時自然也擔任重要角色。麵包啊麵包,你可真出鋒頭。
其他配料,很不可思議的,蔬菜比例依舊不高,最多順便拌個沙拉。烤肉這樣開心的聚會場合,當然要盡可能愈多肉愈好:肉排、香腸、血腸、雞腿……吃了一輪,統統是肉!
烤肉,沒女人的事?
既然阿撒斗是國民活動,聚會裡也有許多不成文的規定。比方說,負責爐火的,一定是家中的男主人或男性朋友,幾乎看不到女性在烤肉架前翻肉。由於從生火到烤肉的過程,「控制」非常重要,從控制火候,進而間接控制整個聚會,「大男人主義」好像多多少少存在於烤肉文化中。另一說法,則是由於要從肉鋪扛回大量肉品,考慮到重量,男人就統一都包了。
對照台式烤肉,巴拉圭與其鄰國的烤肉方式教我大開眼界,也明白何以巴西窯烤、阿根廷烤肉能風靡世界。原來,真正好吃的肉要用「耐心」來烤,動輒慢火烤十幾個小時都不奇怪,也因此衍生了各式各樣烤具:有傳統的平面式烤盤,還有站立式的烤架,讓肉排排站。
如果說巴拉圭開啟我的肉食震撼,幾年後到了西班牙馬約卡期間,我更體會把阿撒斗精神實踐在生活中的例子。
西班牙的阿撒斗精神
西班牙人相當樂活,不用等到假日,隨時都可以是朋友開趴、家人聚會的日子,其中又以阿撒斗為最普遍的聚餐形式。他們認為,聚會設在自家,更顯得主人的好客,且能把家裡的擺設與裝潢呈現給親友,展現自己的生活品味。
而這樣的場合,絕非大人獨享,派對屬於每一個人,就算西班牙人晚餐時間出了名的晚(八、九點開飯是家常便飯),也絕不會有大人開派對,要求孩子早早上床睡覺的情形。甚至,專屬孩子的香檳應運而生!
這香檳的外觀和大人飲用的一樣,但本質是甜甜的氣泡飲料。孩子舉起以高腳杯盛裝的香檳,有模有樣地一起乾杯,也在平安夜、跨年倒數等家族相聚時刻,跟著一塊熬夜。
派對沒有對不對,從小在家人陪伴下健康學習社交,亦是相當重要的人生功課--至少在他們的文化中是這樣認為的,您說呢?
為什麼這麼愛吃肉:
南美洲人熱愛吃肉、肉量如此充足,主要是肥沃濕潤的大西洋沿岸草原非常適合農牧業發展,像是涵蓋阿根廷、巴西、烏拉圭三國著名的彭巴草原。
至於巴拉圭,西北部的Chaco地區擁有廣闊的肥沃草原,占地高達全國面積六成以上,溫暖的氣候為巴國提供了豐足的肉牛、羊等,肉品更為巴國第三大出口產品,僅次於電力(國內有全世界發電量第一的伊泰普水壩)與黃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