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叫作準時?
是要一分一秒不差嗎?
或者,提早一點到更好?
你是個「準時」的人嗎?你對於準時的人與不準時的人,有什麼樣的感覺?
對職場工作者而言,準時往往意味著「守信用、重視自己與他人、主動積極、獨立、有紀律、組織力強」等特質;而不準時的人,很容易給人鬆散、缺乏紀律、沒時間概念、過於忙碌以至於無法調節生活的負面印象,甚至更嚴重的:覺得他只有自己的時間重要,別人的時間都不重要。
然而,怎樣叫作準時?是要一分一秒不差嗎?或者,提早一點到更好?
雖然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對準時的定義不盡相同,但仍有約定俗成的「準時容忍度」。以下就以職場上最常遇到的三種情況:拜訪客戶、會議與上班,來談談什麼叫作「準時」?
拜訪客戶,提前2至5分鐘到最好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約了朋友晚上七點來家裡吃飯,結果朋友六點半就到了,你的廚房還一團亂、自己忙得汗流浹背,甚至沒機會換套衣服就得接待客人,壓力真的很大。
在職場中,道理也是一樣的。以一般商務拜訪而言,如果你知道對方有會客室或等候室,可以提前五分鐘左右到達,並且跟對方祕書或接待者說明自己早到,如:「我跟總經理約十一點,我提前到了,請他慢慢來不必趕。」
如果你知道對方沒有會客室或等候室,建議頂多兩分鐘前到,如果真的到得太早,也請先打電話詢問對方約會是否可以提前?或者先找間咖啡廳休息一會,等時間到了再進去。
準時是一種規矩,更是一種心態
據我的觀察,心中想著「準時」的人,多半會遲到,或即使壓線準時到了,卻是「人到心未到」。而真正能準時的人,往往是心中想著早到,並且真的提前一些抵達的人。
你或許也曾經歷和家人相約,對方雖然準時到了,卻不時盯著手機、忙著講電話,讓身旁的人感到被冷落忽略。或者,雖然準時打卡上班,卻到了座位上還在吃早餐、描眼線,思緒還沒進入工作模式,以至於被老闆問到工作的事情一問三不知……還是,當公司同事們表定十一點開會,只見十一點大家才進會議室、開冷氣、倒茶水、印資料,人是到了,卻無法立即開始討論事情。
這樣的情況,就是人準時了,心,仍遲到了。曾聽過一種說法--靈魂行走的速度比身體慢,因此若是腳步太快的話,靈魂會追不上,你需要稍作停留,讓靈魂趕上你。
心準時了,相處才會是心與心的連結;唯有心也準時了,才能在上班時間開始時,頭腦、心情、思緒都熱機完成,能立即全速運轉。同樣的,一個擁有「心準時」共識的團隊,在表定會議開始時間之前就會全員到齊,並且資料準備妥善,時間一到,可直接開始討論。
要怎麼讓自己從「人準時」,提升至「心準時」?方法很簡單,只要調整你對準時的定義,並將心裡的時鐘往前調十分鐘就可以了。例如將13:00的約會,視為12:50的約會;我有位學員甚至索性將自己的手錶、手機、家中、辦公室與車上的時鐘,全部往前調十分鐘,這不僅讓他從此大幅減少了遲到的情形,更重要的是,在「早到」的那幾分鐘內,他得以整理自己的思緒、重新歸零,讓接下來的工作或會議更聚焦有效率。
準時結束和準時開始同等重要
最後提醒你:準時開始很重要,準時「結束」也是個必要的好習慣!就像最近我讀到的一則網路訊息,有位旅日工作的西班牙人在推特上吐苦水,表示自己每次遲到一兩分鐘就會被日本人說「拉丁人就是不守時」;雖然日本人以守時自豪,卻只堅持準時開始,不顧準時結束,任意延長會議結束的時間。該則推特隨即被各國網友大量轉分享,可見冗長拖拉的會議,真是大家心中共同的痛。畢竟,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我們都不應該占用他人的時間。工作與會議,準時開始與準時結束是同等重要的,倘若需要延長,也應該先經過與會者的同意。
準時,不僅為了讓人際關係與團隊運作更順暢,也是為了換取生活節奏的主控權。在腦中植入準時思維、養成準時習慣,就能從苦苦追趕秒針的汲汲營營,昇華為走在時間前方的從容不迫。
或許一開始,「準時」聽起來像是嚴格的戒律,讓我們不得不對時間斤斤計較、生怕一個不小心又delay;然而當「準時」成為你的習慣,你會發現,準時讓時間真正為你所用,你比匆匆趕路的人享有更多思考的餘裕,更寬廣的心境,更緩慢的呼吸,更優雅從容。
作者為Perfect Image形象管理學院總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