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健康频道: 80天,840克“巴掌宝宝”见证生命奇迹

健康频道
健康频道 
80天,840克"巴掌宝宝"见证生命奇迹
May 18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840克

"宝宝,我是妈妈,走,咱们回家了。"分娩八十多天后,小丽(化名)第一次从医护人员手中抱过自己的小女儿,边说边红了眼眶。

分娩前,小丽和其他准妈妈一样,对即将来到世界的宝宝充满期待,但她似乎又比其他准妈妈更加紧张与不安——或许是迫不及待想见到这个世界,腹中的双胞胎并不"安分"。

春节刚过,仅经过29周妊娠,双胞胎姐妹就早早来到这个世界,姐姐1200克,妹妹840克,两个孩子加起来还没有一个正常的新生儿重。由于体重过轻,姐妹二人随即被转入大庆油田总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

其中,840克的妹妹创下了大庆地区成功救治超早产儿最低体重记录,840克的超低体重,让她看起来和其他宝宝很不一样:四肢肢端紫绀,全身呈半透明状,皮下血管清晰可见,整个身体跟成人的巴掌差不多大,四肢只有成人的一根手指头大小……医护人员亲切地叫她"小点点"。

 

 

80天

80天,对于常人可能仅仅是人生一瞬,对于此时的医护人员和"小点点",却是一场与死神的障碍赛跑。

早产的"小点点"体重过低,且身体各部分发育尚未成熟,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紧急制定救治方案。

医护人员遇到的第一关就是"小点点"的"呼吸关"。

由于早产,"小点点"肺部发育极不成熟,出生后随即出现严重呼吸窘迫,情况危急。医护人员多次为其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24小时守护在"小点点"身旁,严密观察,谨小慎微地调整每一项呼吸机参数,看着呼吸机模式从高频到常频,再到无创……20个日日夜夜后,"小点点"终于实现自由呼吸。

然而,这才仅仅是最初的挑战。

"小点点"呼吸刚稳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小点点"的血管细如发丝,如何输送营养和药物,成了医护人员面临的新难题。

 

 

经过反复尝试,医生不得不放弃常用的外周静脉血管穿刺,转而挑战干瘪的脐带,进行脐静脉置管,获得成功。10天后,护士又在"小点点"成人手指粗细的胳膊上,顺利进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生命所需的营养液和药物,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小点点"的体内。

胃肠道发育极不成熟,是"小点点"喂养上的又一难题。最初,医生尝试采取胃管注入,从1毫升开始试探,消化情况正常,"小点点"的体重从840克增长到860克——仅20克的增长,却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

然而欢呼声还未落下,"小点点"随即出现严重的喂养不耐受、胃食管反流、腹胀等症状,"小点点"体重下降到820克,又重新戴上无创呼吸机,所有努力,似乎在那一刻回到原点。

"别放弃",大家互相鼓励。

"小点点"也用呜咽的哭声在与生命抗争。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坚强的"小点点"又可以自主呼吸,吸收奶量再次从1毫升慢慢加,3毫升,5毫升……

感染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医护人员和"小点点"面临的最后一道关卡。最终,经过80多天的共同努力,坚强的"小点点"在新生儿重症病房医护人员的护佑下,成功闯过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到4月18日出院时,"小点点"体重已达2200克,她自出生以来第一次离开新生儿重症病房,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这一场迟来的相见,让现场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经历过紧张的80天,"小点点"早已住进大庆油田总医院新生儿科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里。

经过医护人员不断努力,"小点点"原本微弱的生命,最终创造出奇迹。

带着所有医护人员的祝福,现在,"小点点"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祝愿未来的她,再无病痛,继续坚强、快乐地长大。(杨迪 实习生翟悦)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