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党建: “老百姓的认可,用金子换也换不来”——记燕赵“红色文艺轻骑兵”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

党建
党建 
"老百姓的认可,用金子换也换不来"——记燕赵"红色文艺轻骑兵"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
May 20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4月17日,省心连心艺术团来到张家口市蔚县吉家庄镇西贤孝村,为村民送上精彩的演出。 记者 田瑞夫摄

□记者 曹 铮

[奋斗者说]

时刻与老百姓"心连心"

"常年下基层演出,一代代'心连心'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基层村镇、贫困山区辗转跋涉,以天空为幕布,以大地为舞台,为百姓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30多年来,我们不管路途远近,有任务随时出发;不管观众多少,节目演出不降质;不管场地大小,必须保证演出效果好。30多年的坚守,老百姓们记住了一个响亮而亲切的名字——'心连心'。老百姓的认可,用金子换也换不来。"

——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团队

"离演出开始还有一个小时,装台时间还得往前赶,大伙儿都加快速度。"4月17日早上8时30分,省心连心艺术团的演职人员大巴车和演出车停到了张家口市蔚县吉家庄镇一处加油站旁的空地上。这里距演出地点西贤孝村还有16公里,进村的路较窄,两辆大车不能再往前走了。当地协调了四辆面包车、两辆电动三轮车送演员和十几箱道具进村。团长李平芳一边招呼大家,一边戴上手套,跳上车,开始搬运道具箱。当天,除了这场演出,他们还走进蔚县涌泉庄乡西窑头村、下宫村乡留北堡村,为当地百姓送去精彩的演出。

这是"心连心"每年150多场演出中的一个片段,也是"心连心"人的工作常态。30多年来,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始终走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泥土路上,被誉为驰骋在燕赵大地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在田间地头找到人生大舞台

"心连心"的舞蹈演员甄苗苗刚刚跳完开场舞,一路小跑着进了西贤孝村村头广场旁演员们换服装的小院,这里是我省驻村扶贫干部的住处。甄苗苗的爱人——扶贫干部尤海南就住在这里。此时,搬着一箱矿泉水正要给演员送去的尤海南刚要跨出院门。两口子相视一笑,又各忙各的去了。

"有时演出一走就是十几天,早就习惯了聚少离多。"说起十几年的工作常态,甄苗苗表现得风淡云轻,她深深地知道那份看不到的、沉甸甸的下乡演出责任,那一双双父老乡亲们对文化渴望的眼睛,一想到这些,她就要求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必须把节目演好"。

没有光鲜的舞台,一年里有七八个月要奔走在田间地头,迎风雪、冒寒暑更是家常便饭。一场近两个小时的演出,往往要在路上走上一天。可这些,都没有阻挡住一代代"心连心"人把最好看的节目带给基层百姓。

在"心连心",有这样一对母子演员,妈妈董雪是团里的河北梆子演员,扎根"心连心"30多年;儿子李悦,以妈妈为骄傲,毫不犹豫地加入"心连心",接续"心连心"下基层演出的薪火,成为团里的魔术演员。

退休后返聘回来的董雪,至今念念不忘因为演出狠心把儿子扔在农村老家的一幕,她觉得对儿子、对家庭亏欠太多。即便这样,她依旧深爱着"心连心",爱着这份工作。8年前,她还把儿子李悦也交给了"心连心",让儿子也过上了她曾经"痛并快乐着"的"心连心"生活。

回忆起4岁时跟着妈妈下基层演出的情形,李悦至今记忆犹新。一天走了三个村子,妈妈在台上演出,他困极了就躺在后台的道具箱上睡觉,醒了接着看演出。妈妈那专注的神情、基层百姓对"心连心"的喜爱,李悦都看在眼里。"我为妈妈的坚守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能进'心连心'感到骄傲。"在田间地头找到人生大舞台,李悦和"心连心"的所有人也都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农村文化阵地得守护好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4月17日的三场演出,扶贫励志题材小品《一个都不能少》场场受到热烈欢迎。小品以扶贫干部立足精准扶贫,找准贫困户的贫困根源,以真心鼓励、帮扶贫困户脱贫的故事为素材,打动人心。村民看得津津有味。

"'心连心'给我们送来了文化大餐,把党的好政策唱出来、表演出来,这样的演出接'地气',我们喜欢。"西贤孝村村民彭玉琴拉着"心连心"演员的手舍不得他们走。

在"心连心"的节目单上,唱出乡村新风尚、演出党的好政策、展现百姓精气神的节目还有很多。

"农村文化阵地得守护好,如果高雅艺术、先进文化占领不了,低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李平芳说,农村有些地方还有低俗文化的市场,"心连心"有责任以高雅艺术和正能量的精神产品,引领农村新风尚。

用音乐快板的艺术形式,歌颂人们身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宣传大爱无疆的林秀贞、诚实守信的"油条哥"、爱心助残的高淑珍等先进典型,每次演出都会赢得热烈的掌声。"心连心"的老演员至今还记得多年前他们在林秀贞的家乡衡水市王常乡演出时,数千名村民长时间鼓掌叫好的情景。演出结束了,村民直奔后台,找到演员激动地说:"我们身边的林秀贞大姐被搬上舞台,我们觉得特别骄傲!"

常年行走在村村镇镇,"心连心"的演员们最了解老百姓想看啥样的节目。讲老百姓的话,演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故事,把党的好政策唱出来、演出来。"希望我们走过的村庄民风好,人心齐,干劲儿足。"董雪说道。"心连心"平均每年行走上万公里,演出150多场。"弘扬文明乡风 共创幸福生活 脱贫致富奔小康"惠民演出,"倡导新风尚 营造新气象 创造新业绩"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六进"演出等等,他们从未缺席。30多年来,"心连心"用心搭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曾先后三次获得中宣部等单位授予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和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把群众的认可当成最高褒奖

"常年行走在全省基层村庄,我们对乡村的变化感受最深。"在西贤孝村新建的小广场边,甄苗苗回忆着去年来这里演出时的情景:村里都是土路,演出就在黄土地上。刚下过雨,跳舞时泥点子溅一身。"今年变化太大了,村里通了水泥路,小广场也铺上了水泥。"这些变化都写进了"心连心"的节目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音乐快板《阔步新时代》着眼全省建设大背景,把我省城乡新变化、新成就写进快板里,将群众建设幸福家园、美丽河北的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演职人员"沉下去",才能够让质量高的节目"浮上来"。为了寻找更多创作灵感,"心连心"到基层演出的同时,都会安排采风活动,发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感人故事。"我们基本上每周都会排出一个来源于生活的新节目。"李平芳说道。

主持人赵丽娟记得每一个取材于基层的文艺节目的创作缘起。在乡间演出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村子逐渐形成了敬老孝亲的风气,于是结合现实创作改编了小品《孝心》,倡导孝道新风尚。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心连心"创排了小品《我的爸爸》。小品中有一句台词:"爸爸,你一天能挣多少钱?我用所有的压岁钱'买'你一天的时间来陪陪我……"演员们动情地说,每次说完这句台词,台下看演出的孩子们就开始抹眼泪。小品演出了他们的心声,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

"有一年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村演出,演员正在表演,两位老人挎着两篮鸡蛋走上舞台,非要我们收下鸡蛋。他们说,村里不孝顺的年轻人看了'心连心'的小品《孝心》后被感化,所以一定要来道谢。老百姓的认可,用金子换也换不来。"演员们的回忆里全是老百姓的真情,他们说,这是对"心连心"最大的褒奖。

"别看我们一年里大多数时候都在农村,艺术精品创作可没有'掉链子'。"省心连心艺术团党支部书记汪娟说,近年来"心连心"先后创排情景演唱剧《花月梦》、情景音乐剧《挂红灯》等多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极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先后荣获第九届河北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奖项。

30多年来,"心连心"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群众对演出的认可当成最高褒奖,把艺术创作当做立命之本。如今,"心连心"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在燕赵大地继续抒写着光荣与梦想。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