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理论频道: 开有内容的短会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开有内容的短会
May 20th 2019, 00:00, by 徐文秀

一段时间以来,会议"多、长、空"等顽症像牛皮癣一样,久治不愈。前不久,中部某市一位扶贫工作组长吐苦水说:"光落实一项金融扶贫政策,我们去市里开过一次会后,又去县里开,接着乡镇又开。其实会议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三番五次开同样的会,太耗费精力了。"某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抱怨,去年一年下来,自己参加的上级召开的会议上百个,平均下来几乎一半的时间在开各种各样的会,现在几乎是"白天开会、晚上办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会议过多过滥、内容重复、形式大于内容,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开会干什么?开会为什么?这是首先要弄清楚、想明白的问题。邓小平说:"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会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当摆设、开给人看的。这其中,既有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又有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开会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研究问题、提出对策的目的。什么是问题?毛泽东说,矛盾就是问题。开会就是把矛盾"端上桌",大家一起会诊,开出药方,然后分头"抓药""治病"去。

开有内容的短会,就是开针对实际、解决问题、务实管用的会。会议是一种形式,但不可以搞成形式主义,不可以走过场。会前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做足功课,做好会前准备,把问题一个个梳理出来,如果有解决方案的话,则把方案做细做实。会议有必要则开,无必要则不开,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会议有没有必要,则从实际出发,由问题来决定。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不管必要不必要,动不动就开会,而且会议成了"传声筒"和"留声机",对上级精神和要求囫囵吞枣、照转照抄,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虚晃一枪、掌声一片。这种只管"开了"不管"开好"的会议是自欺欺人。邓小平最反对会多、会长,他出席会议时尽量讲短话,没有话宁可不讲,特别强调"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他曾说:"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题目,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这应该是开会、讲话的重要遵循。

开有内容的短会,就是开简洁高效、意到即止、干净利落的会。现实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很在乎会议的规模和规格,很讲究会议的套路和模式。比如,主席台上,讲话的没几个,陪会的一大堆;有话说的说了,没话说的也不厌其烦地重复,有的与会者讲话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不管重要与否,也要表一番态,说一大堆诸如"多么重要""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等溢美之词。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针对这种"开会也有的"党八股现象一针见血地批评道:"'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八股吗?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则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党八股"式的会,耗时费力、劳民伤财,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开有内容的短会,就是开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说管用的话的会。会议有没有实质性内容,得看与会者是不是愿意并敢于把憋在肚子里的话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不跟你说官话、套话、空话和应付的话。对于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人,要给足够时间,不能像有的人"飞机倒汽车,跑了大半天,结果会只开了一会儿,发言只是一支烟的功夫"。解决问题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一味地说场面上的客套话,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得鼓励会上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特别是说管用的话,而这得有一个好的氛围来支撑。真心换真话,真意换真情。能够听到真话、了解到真相的会议就是有内容的会。这样的会,即便是长一点,也是一种短。

开会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也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很容易滋生蔓延的土壤。不开无准备的会,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不说没思考的话,不说没用的话,不说可说可不说的话,如此开会,才是开有内容的短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