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时政频道: “耿车模式”有了升级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耿车模式"有了升级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May 23rd 2019, 00:00, by 本报记者 何 聪 王伟健 姚雪青

  下午4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迎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40多家快递物流公司的运输车沿徐淮路大众村段一字排开,一车车板式家具、多肉植物等,从这里发往全国。

  改革开放伊始,耿车从废旧塑料回收产业起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耿车模式",享誉大江南北;如今因为不断兴起的网购,又成为一个电商重镇。

  "36年前,我是全镇第一个做旧塑回收的,11年前我又带头做家具电商。"今年68岁的邱永信是耿车镇大众村村民、优雅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借助电商平台,老邱的家具网店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盐碱地里摘穷帽,废塑加工扒黄金

  每当夜幕降临,邱永信和老伴习惯沿着碧波荡漾的史庄河遛弯。"用3辆车,花了780万元才运完里面的垃圾。"他对这个两年前由"彩色塑料山"修复而来的村头景观十分满意。

  走进耿车镇,一个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呈现在眼前。但当地人都清楚,这儿曾经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耿车属于黄泛区,过去总是发大水,土地盐碱化,十粮九不收。

  1983年,听说废品回收能赚钱,30岁出头的大众村小伙邱永信干起了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将各地回收来的废旧塑料分拣清洗,再破碎造粒,一年挣了五六万元。

  那年头,万元户都很少见。轰动效应下,跟随者众。当地乘势发展村办、乡办企业。1984年,耿车乡村办企业26个,户办、联户办企业2548个;到1986年分别达到59个、4567个,企业产值上升到4691万元。198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耿车模式"诞生记》,并配发短评《好一个"耿车模式"!》。

  此后30年里,"耿车模式"富了一方群众,废塑行业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最高峰时,耿车片区年加工废旧塑料近300万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值达80亿元,对镇财政和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八成以上,形成以耿车为中心、辐射100平方公里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集散地。

  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说是再生资源加工集散地,实际就是个垃圾集散地。"宿城区委书记裴承前说,当时每年有150万吨塑料垃圾涌进这里,清洗破碎后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卖到外地,废料污染却留在了本地。

  "穷光景里先顾生计,哪顾得上生态环境。"邱永信回忆,村头几个七八米深的池塘被塑料垃圾堆成了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散发出阵阵异味。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耿车一度被列为全国八大重点环境整治区域。从2002年起,耿车曾尝试通过"内培外引"鼓励村民搞塑料深加工,但由于投入大、风险高,应者寥寥。2012年后又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导塑料大户到园区集中生产。然而,习惯了家前屋后清洗和简单加工废塑料的村民们不愿付租金入园,积极性不高。

  在"生计"与"生态"的不断考量与较量中,耿车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2015年的数据显示,耿车全镇1.1万户、3.8万人,仍有近3500户、2.5万人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

  "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初,宿迁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下定决心对废塑产业"彻底禁、禁彻底"。

  砸掉自己设备的那天,年入500万元的废塑大户张先进哭了。"我是大众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一名老党员,治理是为了子孙后代,就得带头!"他签下承诺书,找来大货车,将3500吨废旧塑料材料全部处理了。

  66天时间,3471户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经营户全面清理到位,59个交易货场全部取缔,61个地磅、2100户设施设备全部拆除。挖土机又开进河塘沟渠,挖走20万吨塑料残料。后复垦土地2600多亩、整治河塘沟渠500多处、栽植苗木72万株,逐渐重现水清岸绿。耿车存续30年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画上了句号。

  产业转型无退路,发展电商闯新路

  "这次转型没有退路!"在裴承前看来,"转型成功,得益于将整治行动与产业转型、全民创业紧密结合,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电商。"

  耿车发展电商有基础——2008年,邱永信意识到旧产业难以持续,受邻近的沙集镇启发,开始试水家具电商。试水成功的他,如同当年从"破烂堆里扒黄金"一样,跟随者众多。

  "90后"蔡为伟,是当地年轻一代中率先转型发展电商的。他找来电商的各种书籍钻研学习,请专业的摄影师给产品拍照,销售额越来越大。"禁塑"后享受免息政策和设备补贴,他就办了自己的家具企业,又自建物流配套。目前,公司有6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电商给耿车人带来新机遇,涌现出一轮创新创业潮:2016年,湖稍村的王赞回到家乡,专注宿舍家具等细分领域,带领全家从头再来;三义村的董拥军,利用广交会上引进的专利技术生产抗菌菜板、多功能桶等家居用品,在网上备受欢迎;当年东奔西走收购旧塑的张先进,如今在家门口种植多肉植物,做起了"网红直播",年营业额超千万元……

  "是党员,创新创业也得带好头、当示范。"张先进说。在政策引导和大户示范下,仅一年时间,全镇3471户加工经营户,有2523户实现转型,其中从事电商的近七成。

  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介绍,耿车形成了产业、创业、生态、文化"四轮齐转"的发展新模式。到2018年,家具家居、塑料制品、多肉园艺网店已有2759家,电商销售额达50亿元。

  "冲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增长模式,耿车驶入了绿色转型路。"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表示,从"耿车模式"到耿车转型,时代在变、路径在变,但探索创新的精神,始终不变。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3日 07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