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位在馬來半島的東岸吉蘭丹,雖然大部分人口是馬來人,但華人族群還是極力延續祖先過年過節的方式……
吉蘭丹的過年
每次我回馬來西亞過年,都會被親友們問:「是不是台灣的過年氣氛比較好?」我通常都是「喔──」,特意將尾音拖很長,然後試圖解釋為什麼台灣過年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台北城裡多半是異鄉人,大家回鄉過年,留下一座空城,唯有大賣場、百貨公司會播放過年歌,提醒人們現在在過年喔。否則,就如平時的連假一樣,大家紛紛出國度假,或是哪處景點塞車,高速公路變成停車場,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
反觀我的家鄉,位在馬來半島的東岸吉蘭丹,雖然大部分人口是馬來人,但華人族群還是極力延續祖先過年過節的方式。娘家在除夕的時候最忙碌,中午要準備祭拜祖先的食物,而且慣例是要自己烹煮,要有媽拿手的滷豬腳海參、蒸魚、大蝦、豬肚湯、鮑魚炒大蒜、滷雞、滷鴨等,把擺在祖先牌位前的折疊桌擠得好熱鬧。此外,還會擺上五碗堆得高高的白米飯、五雙筷子、五杯茶水--祖先牌位明明就是祖父母與曾祖母三人,為何是五?大概是象徵所有在中國大陸與南洋的祖先吧?
媽媽在過年前還會自製蝦餅,是我們最期盼的零嘴。公認世界級的水準,濃郁的鮮蝦風味,微鹹,帶蒜味與白胡椒香氣,是此生無法忘懷的絕佳滋味。
故鄉的年糕用香蕉葉包裹,外表低調樸素,但味道驚為天人,融合糯米與焦糖香。通常由住在鄉下的土生華人阿嬤手工烹製,在市場擺賣。身穿馬來服飾的阿嬤,擺賣華人過年必備的年糕,那景象成為有趣的畫面,也是吉蘭丹的特殊文化。
母親會將蒸熱的年糕切成小塊,均勻裹上略帶鹹味的新鮮椰子絲,巧妙將年糕變成娘惹糕。
禮盒是手作餅乾
由於有著濃厚的英國殖民色彩,吉蘭丹過年雖也送禮,但有別於台灣的禮盒,是以烘製的英式餅乾作為禮物。每逢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婆婆媽媽手作餅乾,靠口碑販售,補貼家用。
母親也曾製作過花生餅乾,從挑選花生開始,過程繁複而冗長,那時家裡的兄弟聞其味而退避三舍,因為每天都要幫忙和試吃。不過,現在我們深深懷念它的滋味,尤其是那期待過年的歡樂氣氛。
除夕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大年初一開始,就是到處串門子的時候。吉蘭丹親友通常會open house,類似辦趴的概念,請馬來同胞烹煮好吃的馬來菜肴,若以咖哩飯為主題,那桌上就有雞肉咖哩、牛肉咖哩、魚咖哩等,而飯除了白飯,還會有紅糯米飯或黃薑飯;若以拌飯為主題,則將各類生菜、魚鬆、椰絲與天然香料熬煮的飯拌在一起。這是吉蘭丹獨具的風味餐;另外還有以叻沙風味為主題的,把各類生菜、特製的魚香椰醬淋在米製麵條上,亦是一絕。我們到親友家拜年前,會早早探聽好對方要招待何種主題餐,然後備好紅包,到親友家大快朵頤。
在馬來西亞發紅包的原則是單身的人都可以接受紅包,已婚的人則隨時備好紅包,在朋友家拜年時送給孩子。至於大人之間,那就互送表示大吉大利的橘子吧。
所以,每當親友詢問哪邊比較有過年氣氛,我總是脫口而出:「當然是吉蘭丹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